首页 > 考生写作 > 日记

游记日记

时间:2025-10-16 13:52:14
【推荐】游记日记四篇

【推荐】游记日记四篇

一天终于结束了,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是时候认真地写好日记了。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记日记4篇,欢迎大家分享。

游记日记 篇1

今年暑假,可以说最风火的旅游景点要数江苏省常州市的中华恐龙园了。于是,我就和妈妈一起去那里玩了一趟。

到了目的地,我就急不可待地冲进了大门。哇!我一下子被恐龙园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所有的装饰品都是恐龙构成的。而且,一条不大的小河里也都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恐龙……

顺着人群,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玩的地方,

我立刻跑向一个名叫“飞越高空”的游戏,一看这个名字你就知道,这个游戏是可以飞起来的,当然我很喜欢飞,也一直幻想着飞。当我趴在垫铺上,飞起来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就感觉到我好像插了一双翅膀像小鸟一样飞在高空……

接着,我和妈妈一起玩了“穿越侏罗纪”两人做一张船,然后船自动的很缓慢的把我俩从21世纪带入了侏罗世纪---一个大山洞。山洞里有许许多多的恐龙,它们各显身手,翼龙拍了拍翅膀,显示出了唯独它有的才能---会飞。它飞啊飞,不时的,从我眼前划过。真刺激!剑龙也自豪的挺了挺身子,显露出它那独有的战斗武器---身剑……

“轰轰……”只听见那一声又一声的巨响,我满怀好奇,东望望,西望望,就是看不到是什么东西在响,一抬头,哗的一下,一个像断尾的龙一样的东西突然闪过,我赶忙跑过去看,原来是一辆过山车,哎,过山车我见得太多了。正当我失望而归的时候,妈妈忙说;“那是4D过山车,是全亚洲最好的一种过山车。”啊,我经常听说4D过山车这个词,可就是没亲眼见过,听妈妈这么一说,我又回过神来,仔细的看着这4D过山车……妈妈也上去亲身体验了一番。下来后,有不少人都是东倒西歪的,感觉又刺激有惊险。4D过山车先是缓缓地平行“走”着,接着,来了一个急速“跑”,突然,顺着轨道向下直冲,大家都还没喘过气来,又来了一个倒悬,人头朝下腿朝上……

游记日记 篇2

缆车上饱览了黄山风光,我们下了车。阵阵浓雾登时笼罩了我,我们置身于一片纯白。从栏杆往下看,远处的山无影无踪,近处的山,也成了一团黑影。我一边感叹置身云雾的闲适、无拘无束,一边埋怨起能见度低,赏不到景的烦恼来。天气可真有两面性!

顺着一条一米宽的小径缓缓下坡,半路不时有见顽强的黄山松拱破了路面,独成一景。我怜爱地轻轻抚摸着粗壮的松,为它们的毅力和生命力感慨一番。

稍作跋涉,我们到了石笋杠。对面,是土黄色的,遍地的石峰。一片的黄中却有些星星点点绿的点缀:石缝中,冒出了棵棵苍松!在此点缀下,我放眼远眺,绝无颜色之单调。脚下,白如牛奶的云烟正轻轻拂动,厚重极了,完全透不过视线。如梦,如痴,如醉地遮住了下半“石笋”。上半“石笋”,突然像极了云海中的船队。在云的衬托下,绿得更青翠,黄得更纯净,我不禁觉得:即使是真神仙之居,也能比这好多少呢?!

回首遥望,方才走的小径,竟是悬空之路!我惊出一身冷汗。此时再望从上往下的游人与路,已织成了一条链子。想必刚才我就是其中之一。我瞧了瞧左右,皆是些松林、峡谷等美妙之景。我目不暇接,四处之美景都欲凝视,却情知只有一双眼睛。

云雾又起了变化:先前团作一团的浓雾忽而缓缓扩散开来。雾透明起来。此时,它又如清水,清澈见底,露出下面深不可测的峡谷来。峡谷里,树木都拥在一起,使其绿得更深,仿佛马上就能滴下绿的溶液。一条山涧流过,纯的能看见下面棕色的土。我在极度紧张中镇定下来,小心跨前一步,充满敬畏地赏着谷景。云雾又开了些,我看得更清楚了。那暗绿随着山坡直往下斜,高低不平,我也一次次赞叹。

初上黄山,黄山便给了我这份视觉的厚礼。我沉醉于此,直到相机一次次记录下此情此景,我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游记日记 篇3

“大喜若悲,大辩若讷”,形容的就是我现在的吧!一直不敢动笔记录这次旅游,因为怕的玷污了九寨沟的美,触犯那的神灵,可是还是忍不住想用自己拙劣之笔勾勒自己心中的九寨沟。

喜欢把手伸出窗外,让风从指间轻轻擦过,感受那丝丝凉意;伏在车窗,任由头发被露打湿,然后闭上眼睛聆听自然的窃语;心中用白色的蜡笔为这美景描画了一份底板,让每个四季为它着色。

之交的九寨沟,融合了春夏之美,我们可以从山上那富有多彩颜色的树叶感受到这季节的交替。悠远湛蓝而不失碧净的晴空,白雾缭绕而若隐若现的山,直爽自由而无所顾忌的阳光,九寨沟就卧躺在这轻松、自由、和谐的氛围中,掩映在整片苍翠欲滴的浓荫中。不小心掉下的落叶调皮地在湖光流韵间泛舟游玩,它们是这里唯一的泛舟者,也是唯一能与这水、这山亲密接触的游客。我们这群骄傲自大的人类游客,得不到这份殊荣,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欢快的遨游在这青山绿水中,听着它们那得意的划船声。远处,山上树丛间冒出的白雾,让我觉得自己腾云驾雾般驰骋。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我对九寨里各个海子最深刻的感受。如果黄龙是一位脱俗的,那么九寨就是位沉静优雅的少妇,那碧蓝而又深邃得难以捉摸的海子(镜海、熊猫海、箭竹海、五花海等等),无疑是九寨明眸善睐、顾盼生情的销魂美目。每位游客都情不自禁地为这些“美目”神迷痴情,面对此景,我不敢轻易说出一个“爱”字,因为怕自己身上的俗世味玷污了它的美,怕自己那份俗气亵渎了神灵。当然,除了它的颜色外,九寨海子那水的清澈度,也会让你不断惊叹,甚至结目瞠舌,站在栈道上,我们仍可以看见那一尾尾欢畅遨游的鱼儿,还有那海底的层层钙化物质。微风不小心吹拂海面,海面上那层层波纹扰动着海底的钙化物质,你若能静心寻找察看,可看见清澈水里那块小小的浑浊。从车窗玻璃目不转睛地凝视九寨,放眼各个海子,既是一种又是一种失落,感觉它是通向仙境无形的门,而凡人却无法靠近。那山坡上绿的有层次的树,那西施浣纱般轻柔又不失大气的云,那比孔雀的翠屏更变幻莫测的宝蓝的海水……如镜中花水中月,如此虚幻,又这般真实。这是九寨沟独有的精彩和绚烂,是无法用文字和形容的美。

九寨那一片芦苇海在阳光下的映射下,分外夺目,荡荡芦苇,一片青绿,微风徐来,绿浪起伏,掀起层层絮潮,使人心旷神怡,让人忍不住想自由奔跑在那片芦苇中,伸手触摸那鹅绒绒的芦花,抑或躺在芦苇群中,仰望蓝天。芦苇海最奇特的是在芦苇海中间有一条飘逸的水带,蜿蜒穿行于芦苇海中,把芦苇海平分成两半。经导游介绍,这条水带有着美玉一般的光泽与色泽,所以被称为玉带河。传说这条美丽的玉带河是由九寨沟女山神沃诺色嫫的腰带所变幻而成的。

一直深爱蒲公英,因为深信它是希望的象征,的代言。九寨沟里的蒲公英饱满厚实,白色花瓣层次分明,风一吹,蒲公英迎风而起,承载着希望飞向蓝天,人那黑色的背影只能作为陪衬,感叹生命的顽强。红桦的红树皮,枯枝干交错的横倒在各个海子中,枯干上又长出绿色的小树苗,撞击着石头激起无数浪花的溪水,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组 ……此处隐藏8425个字……西南面去的一条,从九龙下钱山,抵达茶陵州。这就是武功山四方的境域。

初四日听说天上的`阴霆未散,我便静静地躺了许久。早餐后才起来,雾影忽开忽合。于是从正路下山,想去探寻风洞石柱。直往下三里,逐渐见到两旁的山都在茅草丛中露出脊梁,没有崖壁峰峦的奇秀,远远看见香炉峰顶也时出时没,而它的半山仍然和先前一样浓雾弥漫。我心想风洞石柱还在二三里以下的地方,恐怕一时难以寻找到,并且怀疑道徒所讲的是些敷衍塞责的话,即便寻着了也不会有什么奇异的景象,便乘没有下雨,仍旧返回山顶,再次在那间茅庵中吃了饭,准备先去九龙。这才从山脊上往西行,开初山中仍然是雾气弥漫,不久就渐渐散开。三里后略微向下走了一些,越过一条山脊,忽然从雾影中看见武功山中峰的北面有矗立的山崖、高峻的石柱,它们向上刺入层层云霄,往下插进深深的地府,这就是所说的千丈崖。成百座山崖丛密地耸立着,交错盘绕,高低不一,凹陷的山洼和突凸的峰石相互掩映。往北直向下走,到处如门如网,如幢如楼,直下到谷地,尽都是丛密的树木、纷乱的杂草平平地铺在深谷中。然而雾气还时时笼罩着山崖,等走到它们的侧边时,雾又忽然散开,好像先前的笼罩,是女人故意用衣袖遮面以回避客人,而后面的散开,又像是用心装出笑脸欢迎客人。大概武功山若屏障横列着,东面、西面和中间共耸起三座山峰,而中峰最高,峰上纯是石头,南面只是山崖突兀而已,北面却是极尽了山崖悬空直立、曲折盘绕的奇美。假使不由此处而是从正路走,假使由此处走而雾气不散开,不是就要说武功山没有奇异优美的景观了吗?共走三里,经过武功山中间一座山岭的西面,接连越过两座山脊,它们都狭窄得仅有一尺五宽。到此处南北都是石崖,而北边的石崖尤其高峻陡削,它们深播无底,盘绕突兀,有许多奇异的景观,山脊上有两座崖壁层层破裂开,如同门一样,向下倾坠到重重深谷中。从那两座崖壁处向下凿通道路,就可以览尽山脊北崖的各处胜景,但可惜的是山高路绝,没有能到达那些山崖间游览的人。又往西,依然是先下后上,这里是武功山的西峰。西峰与东峰无差异,不像中峰那样石崖高峻突兀、条块分明。又走五里,经过野猪洼。在西峰尽头处,看到一座石崖突出来,下面可以容纳四五个人,它叫二仙洞。听说它上面还有个金鸡洞,我没有进去。从二仙洞起山分成两支,路从中间通过。又沿着略微下倾的路往西走四里,到九龙寺。此寺在武功山的西睡,高峻的山岭到了此处忽然向四周分开,围成山坞,中间有块平坦的谷地,水流绕着谷地往西面流出山峡口处的桥,向山崖间倾泻下去。寺是神宗时宁州禅师创建的,与白云创建观音崖,是分别在山的东西两边同时进行的。然而观音崖地势开阔畅爽居高临下,九龙寺地势幽深宽阔,观音崖的地理形势固然不如九龙寺那样既正而又幽静隐秘。若以地势来论,九龙寺虽然稍低于山顶,但它的高度反而在观音崖之上许多。寺中的僧人分住在东西两间小屋中,前些年南昌王曾特意进山到此拜佛,如今寺庙僧房的规模依然齐整。西面房中的僧人留我们住宿,我见雾气已经逐渐散开,便坚考地和他们告别‘走出寺,往西越过溪口桥,溪从南面流下。再往西越过一座山岭,又渡过一条小溪,两条溪水汇合而往南倾坠到山谷中。溪从东面倾泻,道路从西面下插,都是直往南面下去。走五里为紫竹林,有间僧人居住的小屋坐落在高处的急流修竹间,清幽和高爽兼得,也算得是佛教寺院的一处美妙所在。从山上远望此处,还是被掩蔽在重重云雾中;渐朝下走云雾渐散开,而此处破裂的崖壁上水流飞泻,有崖壁上的急流高悬在倒竖的山峡间那样一种态势。又走十里到卢台,一路间或从溪右走,或从溪左行,路线不一,但无不是行走在如巨雷轰响的水声中和似雪花倒溅的白浪间。只是水流在高高的山崖间,被翠竹绿树掩蔽,不能窥见到水流的形态和气势,等到渡过山涧水,又已经是水流平缓的地方了。走出山峡到达卢台,才有布满平坦田块的谷地,纷乱的水流交错从田畦间涌出,我们的行装鞋子都被打湿。回想起前天过相公岭时,要一滴水都不能找到;此处地势高于那里,但石山间溪水环绕,于是成了水流灌注的洼地。这大概是因为武功山东睡的山是一条主脊分出若干支脉,而武功山西睡的山是众多山峰各各分立,山峰上石头突兀崖壁并矗。泥土、石头的情形既然不同,所以干燥湿润的状况也就有差异了。溪两崖住着四五户人家,房屋呈环状离立着,想投到其中的一家住宿,但各家都以新年要宴请宾客的理由推辞了。正徘徊在路旁时,有一群人从东面村中走到村西去,他们正是被宴请的客人。其中一个少年见我没有住宿处,亲自到各家,为我找栖身的处所,把我带到东村已经宴请过客人的一家,〔这家人姓唐。〕这才得以留宿下来。这天行了三十里。

初五日早餐后,雾气仍然遮蔽着山顶。于是往东南翻越一座山岭,走五里下到平坦的田野中,这里是大阶。此处住着几家居民,自成一个和外界相对隔绝的幽深谷地。一条小溪从东北面流来,那是何家坊流来的溪流,卢台的溪水从北面流来,又有条从沙盘头来的溪水自西北面流来,它们汇合而流出陈钱口。两山对耸如门,路也沿溪流而去。出了陈钱口就是十八都平田,它东面对着一块宽展的大平地。大破来的水自北而流出陈钱口,上破来的水自西而流到车江,两条溪水汇合而往东经过钱山流下平田。路从车江沿西面的溪水走,五里后到上破,又进入山中。随后,渡过溪水到南面,又上了门楼岭,爬五里越过岭,又与溪水相遇。过了一个平坦韵山坞又走二里,有座山峰立在溪流中,山峰的南北两面各有一条溪流,它们绕流到山峰前面而汇合,这是月溪的上游。路沿山峰南面的那条溪流进入山中,溪的南面有个石兰冲,山崖很是突兀。又走三里,登上祝高岭,岭北的水流下安福县,岭南的水流下永新县。又从岭头上平平地行二里,然后走下岭往东南行二里,过了石洞的北面,便朝西南攀上一座小山,山间的石头色泽温润但形态高险峻峭。从石缝中往下俯瞰,有个四面环绕的石窟,石窟中有道门对着石缝,门里面有佛家庙宇,庙宇后有个深洞,那洞叫石城洞。洞外石崖环亘四周,石崖间有条缝隙朝向东面,佛庵就背靠着石崖。那庵朝向北面,石城洞在它的左边,洞门向着东北方,但石窟中的门被僧人关闭着无法进去。从石头上俯身呼喊,许久才得以进入石窟内,于是叫僧人烧火做饭,而我进入石城洞中游览,想争取时间出来后作石门寺的旅行。进洞门后沿着石瞪而下,很类似阳羡张公洞的洞门,然而大处超过张公洞。洞中高高隆起的状态与张公洞相同,但深度宽度有张公洞的两倍。洞的中央有条石冈横隔着,将洞分为内外两重,外重有些大石头分别排在洞门口,如同一个平台。平台的中央,耸立起两根石笋。排列在石笋左右的,石台北面边缘处是一根石柱矗立着,它有石笋两倍大,而颜色十分古朴凝重,它从洞底向上高高擎起,上面连接着洞顶。石柱旁有条缝隙,可绕着石柱转。石柱根部冒出的地方,有些石头在周围环绕承托着,它们像是栽种在盘子中似的。石柱旁边有个支洞。曲折地往北再进去,又有一根大石柱,下面如莲花环绕堆叠形成柱子,石柱的上部如同作为仪仗用的华贵的旗帜,顶盖连接着洞顶;这根石柱旁边也有缝隙,可绕着石柱转。大石柱的左边另外环绕着一个小洞,那支洞更加弯隆。等走出洞,吃了饭,见洞非常奇异,未能找到火把,又与顾仆再次进入洞中细细探寻。出洞来已经傍晚了,于是住在庵中。

石城洞原先名叫石廊洞;南破人刘元卿在洞口石窟中创建佛寺后,改名书林洞;如今又叫石城洞,因为洞外石崖环亘四周若像城墙。

《【推荐】游记日记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